top of page
搜尋

濕對脾臓影響

  • Green Lifestyle
  • 2017年2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今次主題:濕對脾臓影響,並以薏仁米對治

中醫重視五行屬性,但一年通常分為四季,故此中醫學把一年分為五季,即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,與五行相對應。

「長夏」屬夏秋交接的過渡時期,由於華南地區(如香港及廣東)的夏季較長,故即使到了9月,仍是既悶熱又陰雨綿綿。

而由於潮濕,所以「濕底」的人容易出現乏力倦怠、四肢重墜、昏昏欲睡,或腸胃不適、食慾不振、腹脹便溏、身體浮腫等症狀。

何謂「濕底」?指容易受「濕」邪致病的體質。到底「濕」又從何而來?中醫認為可分為內、外因。外因就是指外界的因素,夏秋交接,濕熱熏蒸,水氣上騰,濕氣最盛,稍不注意就容易「濕」邪外感,故夏秋交界多濕病產生;而內因指的是人體內部的因素,中醫認為「濕」和「脾」的關係最為密切,濕為陰邪,易傷人體的陽氣,脾則喜燥而惡濕,故濕邪多先困脾,尤其是損傷脾陽。

中醫認為「脾為後天之本」,包括運化水穀和運化水液,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失常,「脾虛生濕」,繼而出現上述消化功能及水液代謝失常的症狀。故此古人提出了「長夏防濕」的養生概念。

明天介紹濕對脾臓的影響及介紹去濕湯水,並解釋為何坊間現賣的清補涼在祛濕功效為何效用低,究竟錯在那裡?


 
 
 

Comments


Recent Post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Archive

© 2015 by Green Lifestyle Co. Ltd.

Address:

Shop B, G/F, 

300 - 306 Temple Street,

Jordan, Kowloon

(Opposite Scout Centre)

Hot Line: 557 667 38

Business Hours:

Monday to Sunday 11:00 to 20:00

Off in Special Date

查詢
info@greenlifestyle.com.hk

  • Facebook Clean

謝謝! 我們已經收到閣下的查詢或意見

bottom of page